秋天适合艾灸吗?秋天艾灸的方法有哪些?

秋天适合艾灸吗?秋天艾灸的方法有哪些?

秋天适合艾灸吗?秋天艾灸的方法有哪些?

  秋天适合艾灸吗?

  进入秋季,天气开始逐渐转凉。人们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艾灸补养调理关键时期。艾灸是中医学中防病治病、养生延寿的一种简便易行,切实有效的方法。是用易燃的艾绒等在体表经穴或患病部位进行烧灼、熏烤,借助药物温热的刺激,通过经络的传导,起到温通气血,扶正祛邪作用,从而达到保健养生、防病治病的目的。

  秋天艾灸的方法有哪些?

  艾条灸

  是取纯净细软的艾绒24克,平铺在26厘米长、20厘米宽的细草纸上,将其卷成直径l.5厘米圆柱形的艾卷,要求卷紧,外裹以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,用胶水或浆糊封口而成。也有每条艾绒中渗入肉桂、干姜、丁香、独活、细辛、白芷、雄黄各等分的细末6克,则成为药条。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和雀啄灸。

  温和灸

  温和灸属于艾卷灸之悬起灸的一种。是将艾条燃着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保持一寸左右距离,使患者有温热而无灼痛的一种方法。

  雀啄灸

  雀啄灸也是艾条悬灸中的一种方法,是指将艾条燃着端对准穴位一起一落的进行灸治,给予穴位或局部一个间断性的冷热刺激,从而发挥和加强经络、腧穴的治疗作用,促使远端或局部的疾病得到痊愈。

  回旋灸

  距皮肤1.5-3厘米左右,艾灸条在皮肤上做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。

  秋天可以艾灸哪些穴位?

  一、大椎穴

  大椎穴又名百劳穴,是督脉、手足三阳经、阳维脉之会,有“诸阳之会”和“阳脉之海”之称。

  定位:大椎穴属督脉,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。

  功效:此穴有解表、疏风、散寒,温阳、通阳、清心、宁神、健脑、消除疲劳、增强体质、强壮全身的作用。

  适用人群:艾灸此穴,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,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、头胀、头晕,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、颈椎病,血管紧张性头痛等。

 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,艾灸大椎穴,能防治感冒、气管炎、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,还可用于肺气肿、哮喘的防治。

  二、中脘穴

  定位:中脘穴属任脉,位于腹部正中线,脐上4寸。

  功效:中脘穴有调胃补气、化湿和中、降逆止呕的作用。

  适用人群:艾灸中院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,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,对于胃脘胀痛、呕吐、呢逆、吞酸、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。

  三、关元穴

  该穴为小肠之“募穴”,足三阴经、任脉之会,一身元气之所在。别名“丹田”。

  定位:关元属任脉,位于腹部正中线,脐下3寸。

  功效:中医学认为,关元其部位为真阳所居、化生精气之处。艾灸关元能使清阳上升,浊阴下降,元阳温暖,血液充盈,能培肾固本,补气回阳,通调冲任、理气活血。艾灸关元,能治积冷,男子疝气,梦遗淋浊,女子瘕聚,经产带下,诸虚百损。

  适用人群:艾灸关元可防治遗尿、尿频,隆闭、少腹胀痛,脱肛、疝气、遗精,白浊、阳痿、早泄,月经不调、经闭、痛经、崩漏、恶露不尽、不孕,中风脱证、虚劳赢瘦等。

  四、气海穴

  定位:气海属任脉,位于腹部正中线,脐下1.5寸。

  功效:灸气海能生发和培补元气,滋荣百脉,益肾固精,保健强身,解除疲劳、延年益寿、养生保健的作用。

  适用人群:艾灸气海穴可防治下腹部疼痛、大便不通、泄痢不止,遗尿、遗精、阳痿、滑精,闭经、崩漏、带下、子宫脱垂,中风脱证、脘腹胀痛、气喘、疝气,失眠、神经衰弱、肠炎等。

  五、神阙穴

  定位:神阙(肚脐)属任脉经,又名脐中,即在肚脐正中。

  功效:艾灸神阙穴,有温补元气,健运脾胃,固脱复苏之功效。

  适用人群:灸神阙还能治泄泻、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。据《窦材灸法》载:“肠癖下血,久不止,此饮食冷物,损大肠气也,灸神阙穴三百壮;虚劳人及病后大艾灸神阙穴,对泄泻、绕脐腹痛、脱肛、中风脱证、角弓反张、产后尿潴留、慢性腹泻、皮肤瘙痒、荨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。

  六、足三里穴

  定位: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。位于小腿的前外侧,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。

  功效:足三里是胃经的主要穴位,具有调理脾胃,健运脾阳,温中散寒,补中益气,调和气血,宣通气机,导气下行,补虚强身的作用。

  适用人群:艾灸足三里,还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,改善铜、锌代谢,减少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。现代研究认为艾灸足三里穴,能调节高血压病初期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,具有降血压的作用,能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下降,可以改善血液出黏滞度,并有扩张血管,降低血液凝聚的作用,可以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。

  七、涌泉

  “受人之恩,当涌泉相报。”涌泉是足少阴肾经的首要穴位,是肾水的源泉,人体长寿的大穴。

  定位:在足心前1/3的凹陷中。

  功效:灸此穴则肾精充足、耳聪目明、精力充沛、腰膝壮实不软,行走有力、性功能强盛。

  适用人群:对于治疗神经衰弱、失眠多梦、消化不良、胃痛、腹胀、便秘、腹泻、月经不调、腰腿疼痛、血压增高等都有非常好的效果。

  手心的劳宫为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,足心的涌泉为足少阴肾经的穴位。晚上洗脚后双手搓热,以手心的劳宫对准脚心的涌泉,右手搓左脚,左手搓右脚,反复揉搓,就可以起到交通心肾、引火归源的作用,对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、遗精等病症都有很好的效果,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养生方法。

  民间流传着“一针、二灸、三吃药”的说法,治病并非一定要使用药物。中医治未病博大精深,内涵丰富,千百年来,历代中医大师总结出许多颇有实效的治疗方法,以上十大保健穴位只不过沧海之一粟。随着中医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,我国传统中医药必将为人们的健康发挥更大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