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天到了,这是万物复苏的时节,同时这也是疾病容易复发的时节。所以春天,人们最适合用艾灸来调理身体,中医认为,春天应于肝,所以我们应该在春天用艾灸的方法养肝。同时春天阴雨绵绵,湿气重,所以春天艾灸养生又重在除湿,今天我们就重点说一下春天肝肝、祛湿要艾灸哪些穴位。
春天养肝要艾灸哪些穴位?
到了春天,阳气开始上升,天气变得温暖,地气也开始生发,天地相应,因此生育万物。对于我们人体来说肝气滋养,就有了“奉长”之资。春天养肝我们可以考虑艾灸肝俞穴、太冲穴、三阴交穴、足三里穴、太溪穴等。当然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,艾灸选择穴位还要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来定,本文介绍的内容仅供大家参考。
为什么要艾灸这几个穴位呢?
一、肝俞穴
肝俞穴是人体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穴位,它是肝的背俞穴,可以说是是肝元气在人体背部汇聚成的“水潭”,艾灸肝俞穴是养肝不可或缺的一个穴位。
二、太冲穴
说到春天艾灸养肝,就一定会说到太冲穴,太冲穴是人体肝经的原穴,我们可以理解成是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,艾灸太冲穴,可以调动肝经元气,使肝脏功能正常。
三、足三里、三阴交
足三里穴和三阴交穴是健脾胃的重要穴位,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,人的气血靠脾胃来运化,所以我们养肝一定要把脾胃运化功能调养好。
四、太溪穴
下面我们说一下太溪穴,此穴是人肾的原穴,我们可以理解成是储存人体肾脏元气的仓库。大家知道,肝属木,肾属水,可是树木需要水的浇灌才可以生长,因此要想养肝就一定要滋阴。艾灸太溪穴可以调动肾脏功能。
春季祛湿要灸哪里?
春天一到,阴雨绵绵,春天的空气中湿度是比较高的,而且湿气容易进入体内,这就会造成我们的身体湿气重,引发一些疾病,所以,春季我们一定要注意防止湿气进入体内。
说到春季祛湿,中医认为艾灸的方法可起到很好的作用,艾灸对补阳祛湿有一定的功效,是我们养生、防治病症的重要手段,只要选择的穴位正确,艾灸的方法得当,不仅可以有效祛除湿邪,同时还可以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。
春季祛湿我们可以考虑艾灸关元穴、中脘穴、丰隆穴、解溪穴、足三里穴、合谷穴等。当然这里介绍的穴位也中介给您提供一种参考。
为什么要艾灸这几个穴位呢?
一、关元穴
关元穴是我们人身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,关元穴的位置在肚脐下面3寸的地方,艾灸关元穴对养生、保健有很好的作用,长期艾灸关元穴,对调理气血,补肾固精,祛除体内湿寒都有很好的效果。
二、中脘穴
中脘穴在我们的上腹部,肚子的前正中线上,找到肚脐,中脘穴在肚脐的中上大约4寸的位置。艾灸中脘穴,对缓解胃部及肠道所出现的病症,比如腹泻、食欲不振、腹痛、嗳气等都有很好的作用与功效。
三、丰隆穴
丰隆穴在我们的小腿前外侧,也就是外踝尖的上边八寸的位置,。艾灸丰隆穴对治疗头痛、眩晕、咳嗽痰多等证,有一定的作用,特别是对于祛痰祛湿效果显著。
四、解溪穴
解溪穴在我们的足背和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,解溪穴主要作用是分流胃经经水,解溪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,艾灸解溪穴对下半身水肿的病症也有很好的功效。
五、足三里穴
足三里穴的位置在我们人体的小腿外侧,犊鼻下边3寸的地方,也就是犊鼻与解溪的相连线上。艾灸足三里穴可燥化脾湿,生发胃气。
六、合谷穴
合谷穴的位置比较好找,合谷穴在我们手背第一、二掌骨间,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。中医认为,合谷穴是大肠经的一个总开关,艾灸合谷穴可使大肠经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及器官的疾病得到缓解,功效非常显著。
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,每个人身体情况各不相同,艾灸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,酌情选取穴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