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天很燥,很多人一到秋天就爱上火,这可怎么办呢?今天向你推荐一种调理的方法就是艾灸,艾灸对于秋天上火有一定的作用与功效,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吧。
想要了解艾灸对于秋天上火的好处,得先来了解一下秋天上火这件事,然后我们再来聊艾灸。
秋天上火有哪些症状
症状有眼屎变多、口角溃烂、痘痘肆虐、皮肤干燥,还可能会出现便秘、小便短赤、头痛、月经量少、体型消瘦、腰腿酸痛等问题。
为什么秋天会上火?
气候干燥
秋季气候干燥,人体一时难以顺应季节变化,水分缺失,加之昼夜温差大,脏腑容易失调,自然就容易出现上火的症状。
悲郁情绪
秋季落木萧萧,万物生机渐失,很容易引发人的悲郁情绪,如果不能及时疏泄,就容易导致郁结成火,出现上火症状。
饮食刺激
秋冬季节天气转凉,人们在饮食上通常偏好温补、辛辣的食物,这样容易让体内积热,导致虚火上炎。
中医怎么看火?
中医认为,在人体内有一种看不见的“火”,也就是中医经常说的阳气,能够产生温暖和力量,提供生命能源。“火”在一定范围内是身体所需,但超过正常范围,就是“邪火”了。
“上火”的本质是体内各脏腑阴阳失衡、内火旺盛,抑或是经络不通所导致的问题。
艾灸可以调理上火,但上火又分为好几种情况,每种情况艾灸的穴位都各不相同。下面分别但要一下。
上火分哪几种情况,分别艾灸哪里?
心火
中医说“劳心思虑,过耗其真”,意思就是太劳心了,就容易伤神。心火旺盛多由情志郁闷,或过多饮食辛辣之物、或温补过度,导致阳热内盛,形成内火上炎的证候。
主要表现:舌边尖红、面红目赤、心烦意乱、失眠多梦、小便黄甚至有热辣刺痛感,总是口渴想喝水。
防火要点:稳定情绪、充足睡眠
降火穴位:少府穴
少府穴是心经的上穴位,艾灸此穴可以滋阴润燥、清心泻火,对心火过旺所引起的种种问题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。
肝火
肝火,指肝经火胜,内扰于肝的一种病理现象。多由于情志不遂、郁而化火、嗜食肥甘油腻而化火或其他脏火累及肝脏所致。
主要表现:眼干痒、眼屎多、脾气暴躁、面红目赤,口苦,甚至有胸肋刺痛感。
防火要点:保持好心情、充足睡眠
降火穴位:太冲穴
太冲穴属于足厥阴肝经,有平肝清热、清利头目之效,能让人宁心静气,是人体的“消气穴”;故灸太冲穴可以疏肝理气。
胃火
胃火 指胃热炽盛化火的病变。胃受热邪侵袭,或过食辛温香燥、嗜酒、嗜食辛辣食物等引起胃火。
主要表现:牙龈肿痛、口臭口干、便秘、长痘痘等。
防火要点:饮食清淡、多喝水
降火穴位:内庭穴
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上穴位,它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泻胃火。艾灸内庭穴不仅可降胃火,还能改善消化系统引起的各种问题。
肺火
肺火多是因感受外邪,如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而化火(即五气化火),也可因情志因素,喜、怒、思、忧、恐而化火(即五志化火),火热导致邪热内盛于肺。
主要表现:口干舌燥、咽痛、咳嗽、痰黄稠而粘、流鼻血等一系列热症。
防火要点:早睡早起、注意保暖
降火穴位:合谷穴
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穴位,中医认为,大肠与肺相表里。艾灸或按摩合谷穴有清热解表的作用,可缓解肺热引起的上火症状。
肾火
肾火,大多数是因虚而导致火,即肾阴虚,肾脏阴液不足之证,又称肾水不足,或真阴不足;它是由于肾阴亏损,失于滋养,虚热内生所表现的症状。
主要表现:头晕目眩、耳鸣耳聋、牙齿松动、口干烦热、失眠盗汗,伴有腰膝酸痛等。
防火要领:适当运动、晚上多泡脚
降火穴位:照海穴
照海穴是肾经大穴,本来就有滋阴固肾之功,它又与膀胱经相络,膀胱经支脉从肺而出。故艾灸照海穴有清热利咽、滋阴补肾,调节阴阳平衡的作用。
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分享的秋天太燥爱上火,艾灸这几个穴位全部内容,秋天上火抓紧调理为好,最好不要一味的吃去火药。但每个人的身体情况都各不相同,所以艾灸的方法还要根据自己不同的身体情况,酌情取穴艾灸。
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学习艾灸参考之用,希望今天分享的这些内容,对您有帮助。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艾灸美容、艾灸注意事项、艾灸的作用、艾灸减肥等内容,请继续浏览本站的其它一些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