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多人艾灸后都爱出汗,这是怎么回事呢?还有的人艾灸后出水泡,是不是给灸坏了?今天带着这些问题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的艾灸知识,看看这些情况到底是回事。顺便介绍一些艾灸的方法。
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常用的正规艾灸方法。
常用的艾灸方法有两种,一是手拿艾条悬灸,另一种用艾灸盒或者随身灸(统称为工具灸)。
手拿艾条悬灸
艾灸盒
是不是湿气大我们可观察皮肤变化:
若灸处皮肤潮红,则说明湿气大,因为灸后皮肤正常的颜色是灸处皮肤均匀的燥红。
皮肤表面痒,是体内有风邪;灸处皮肤现白斑,是体寒;
皮肤表面刺痛,除艾条质量因素外,就是经络闭阻不通的现象。
通则不痛嘛,热量不向远端传导,单位面积上聚集了过高的热量,谁都会感到烧的刺痛。劣质的艾条热量只在皮肤表面聚集,很难产生“循经感传”,所以只觉得刺痛,不会出现舒服温煦的感觉。
艾灸后是排湿?
1、多数情况是排寒湿
如果艾灸出水泡,大多数情况确实属于排病排寒湿反应,因为湿寒之气属于邪气,艾灸属正阳之气,邪不胜正,是身体里的邪气自己在找出口,通过大小便、皮肤、汗液、呼吸道等排出来,表现在皮肤上就是水泡、红疹等。
水泡不同颜色代表了病情不同!(图片如有不适请自行略过)
*水泡透明无色,代表体内寒湿过重;
*水泡黄色且有异味,代表体内郁热严重;
*水泡是血水样,代表体内 湿毒严重,并有炎症。
2、并非湿气重的人艾灸都会起水泡
像有的人虽然体内湿气较重,但是各经络相对来说比较通畅,寒湿之气就会从一些不易起水泡的部分被逼出来,像足部,肩部(这就是有些人为什么艾灸会感觉脚底在风吹的一样)。
3、不排除是烫伤
艾灸时燃点离皮肤太近或者艾热温度过高,没有及时调整,这是艾灸起泡最常见的原因,也常发生于一些刚接触艾灸的人士或对温度不敏感的灸友。
艾灸要注意艾灰
要是你当时觉得痛,再一看马上起泡,朋友,你的皮烫熟了喂。要是你悬灸,艾条拿太久放低了些,艾灰掉落,瞬间起泡。基本都是烫伤。
艾灸以自己能接受的热度为宜,不是越烫越好!不是越烫越好!
4、出水泡的地方有玄机
艾灸如果是排邪气,出水泡也是有规律性的。
水泡大都分布在人体虚弱处和下半身的某些穴位上,如破腹产的刀口处、关元穴、足三里。现代人脾胃虚弱,所以艾灸足三里是很易出水泡的。如果你有妇科病,艾灸三阴交也是易出水泡的。
艾灸足三里
艾灸三阴交
5、出水泡别慌张
如果水泡大于大拇指指甲盖,可以用针消毒刺破,再抹上药膏如芦荟胶,青草药膏或艾灰。
紫草膏
水泡小于大拇指指甲盖,直接抹上药膏就行; 破了就抹艾灰,杀菌消炎,而且加快止血凝血,很快就会结痂; 水泡部位暂停艾灸,不要碰水。
艾灸后出汗正常吗?
1、不正常的出汗
艾灸后出汗是一种正常反应,如果第二天有虚弱的表现,就说明艾灸的量和时间太过了。也有一灸就是几个小时的,这种情况出汗基本是温度太高捂出来的。 这种要配合太溪、足三里等下焦滋阴的穴位。
有的艾友,平时就汗多,喝杯温热水就满身大汗,这种情况属于气虚。这些艾友一开始艾灸就会满身大汗,建议气虚的艾友,初期先艾灸收敛汗液的穴位“阴郄穴、合谷穴、复溜穴”,然后再艾灸其它穴位!
2、好现象的艾灸出汗
如果感觉良好,那这种出汗就是排病反应。很多人艾灸,初期是不出汗的,特别是血虚的人,大多数艾灸个10天半月就开始出汗了,这是好事。因为汗血同源,说明血补上去了。
这种情况还和阳气虚弱,正气循序渐进恢复有关系,此时艾灸足三里、三阴交等穴,配合补血、健脾的食物,以提高脾胃的吸收功能,增强转化气血的能力,培补正气,增强排除外邪的能力。
全身汗出多,则全身寒湿重,局部汗出多,则局部寒湿重。
如果是发烧或者上火,出汗也是非常好的泄热途径。最后要强调:保健养生灸以微汗为度。
注意:以上手法教学,仅供参考,如需操作,先咨询专业医师后再行操作。
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艾灸后出水泡有玄机!艾灸出汗也有说法全部内容。每个人的身体情况都各不相同,所以艾灸的方法还要根据自己不同的身体情况,酌情取穴艾灸。
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学习艾灸参考之用,希望今天分享的这些内容,对您有帮助。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艾灸方法、艾灸的作用、艾灸美容、艾灸减肥等内容,请继续浏览本站的其它一些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