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灸疗法的起源、艾灸的历史

艾灸疗法的起源、艾灸的历史

艾灸疗法的起源、艾灸的历史

  艾灸在中国的中医历史上有着怎样的故事呢?自古人们就用艾灸法来进行保健治病的。今天艾灸课堂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艾灸疗法的起源、艾灸的历史。

  艾灸疗法的起源、艾灸的历史

  艾灸法是一种独立的治疗保健方法,起源于我国原始社会,人们利用火以后,被火灼伤,发现具有治病、疗伤的效果而逐渐产生的。

  艾灸法的发明来源于北方。在医学专著中,最早见于《素问·异法方宜论》:“北方者,天地所闭藏之域也,其地高陵居,风寒凛冽,其民乐野处而觅食,脏寒生满病,其治宜灸。焫。顾灸焫者,亦从北方来。”说明灸法的应用,同寒冷的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。灸,即是以艾火灸治身体某一局部来治疗疾病的方法。

  春秋时期的孟柯(公元前372年—289年)在《孟子·离娄·桀纣章》中说:“今之欲王者,犹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也。”指的就是艾灸。汉代许慎《说文解字》云:“灸,灼也,从火音‘久’。灸乃治病之法,以艾燃火,按而灼之”,“刺以石针曰针,灼以艾火曰灸。”即是此义。

  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C墓(葬于公元前168年),出土的帛书中,有两种传本的古代经脉的著作,一种为《足臂十一脉灸经》,另一种为《阴阳十一脉灸经》这两种战国时期的帛书是目前记述灸法最早的医学文献。

  中医巨著《黄帝内经》中记载灸法颇丰。随着灸法的发展和应用,灸法专著层出不穷。如早在三国时期的《曹氏灸法》,唐代的《骨蒸病灸方》,王焘的《外台秘要》,宋代的《外科灸法论粹新书》、《膏盲腧穴灸法》及《备急灸法》,清代的《神灸经论》等都是灸法书籍。

  在历代的针灸著作中,多数将针与灸并列论述,如晋代皇甫谧著《针灸甲乙经》,唐代孙思邈著《千金要方》,宋代五执中著《针灸资生经》,明代扬继洲著《针灸大成》,清代吴谦等著《医宗金鉴》,也都对灸法进行了充分的论述。尤其是唐代王焘著的《外治秘要》弃针而言灸。

  在上述例证中不难看出,艾灸疗法在中国历史上,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,是人们治疗保健的重要方法。

 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艾灸疗法的起源、艾灸的历史全部内容,但每个人的身体情况都各不相同,所以艾灸的方法还要根据自己不同的身体情况,酌情取穴艾灸。

 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学习艾灸参考之用,希望今天分享的这些内容,对您有帮助。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艾灸知识,请继续浏览本栏目的其它一些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