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时中医艾灸疗法是怎样的?

古时中医艾灸疗法是怎样的?

古时中医艾灸疗法是怎样的?

  艾灸在古代中医的应用是很多的,在古时艾灸是人们治病的主要方法之一,今天艾灸课堂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古代的艾灸疗法是怎样的。

  古时中医艾灸疗法是怎样的?

  艾灸疗法是一种流传了几千年的文化,一种中医养生的方法。是我国古代最早采用的治病方法之一,在很多古书上都有记载,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。艾灸在古代的应用已经很普遍。

  艾,古时又称艾草、冰台、医草、艾蓬、香艾、灸草、蕲艾、黄草、艾蒿等名称。艾是我国劳动人民认识和使用最早的植物,收载我国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(公元前11世纪—公元前6世纪)约500年间的诗歌总集的《诗经》中就记载有艾,《诗经》“王风·采葛”条载:“彼采艾兮,一日不见,如三岁兮。”其后,由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(约公元前340年至公元前278年)撰写的长诗《离骚》中也提到艾,云“户服艾以盈要兮,谓幽兰其不可佩”。说明艾在公元前就已经普遍应用了,而且是以医药用途为主的。《庄子》也有“越人熏之以艾”的记载。

  “若要安,三里莫要干”。这一养生名言至今仍脍炙人口。灸法之所以保健,主要在于它能补气助阳、温益脾肾。灸法是以经络、脏腑等理论为指导,利用艾草制成的艾绒,在穴位上或患处烧熏,借其温热性效能,通过经络的作用来调整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,而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外治方法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针所不为,灸之所宜。”针、灸、药各具特点,各有其局限性,而灸法的特点在于弥补针、药之所不及。其对于使用针、药等方法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的病或用于保健方面,往往奏效乃至神效。正如明代李延《医学入门》中曰:“凡病药之不及,针之不到,必须灸之”。

  古时艾灸已经普遍应用于治疗疾病和保健,但由于古代多用于直接灸,对皮肉有损,会化脓结痂,所以流传到近代险些失传了。现在应用的灸法经过现代改良和科技的运用,多是采用温和灸,温和灸对改善现代人的亚健康问题,有很大帮助,而且应用到美容领域可以从内到外改善皮肤状况和气色。

 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古时中医艾灸疗法全部内容,但每个人的身体情况都各不相同,所以艾灸的方法还要根据自己不同的身体情况,酌情取穴艾灸。

 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学习艾灸参考之用,希望今天分享的这些内容,对您有帮助。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艾灸知识,请继续浏览本栏目的其它一些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