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http://www.damingguai.com/ 发布时间:2020-06-01 阅读:540
温暖的夏季流水潺潺,严寒的冬季滴水成冰,这就是中医讲的“寒则凝,温则行”。
冬天,气温降,很多人往往会出现手脚凉、关节疼、颈腰椎疼痛等不适,其实这都和气血不通畅有关。
中医常说“痛则不通,通则不痛”,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个道理。
其实,人体有6个“暖身穴”,冬天常灸,可以起到疏通经络、活血化瘀、御寒保暖的目的。
冬天艾灸这几个穴位再也不怕冷了
1、灸大椎——消除全身怕冷
在后背正中线上,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。低头时,摸到颈后最突起的高骨,在这块高骨的下方就是大椎穴。
中医认为“大椎通阳”,因为这个穴位是督脉与六条阳经的交汇点,大椎是调节全身怕冷的重要穴位,灸大椎穴可以通络散寒,这也是缓解全身怕冷的重要方法。
另外还可以在洗澡时先用热水冲大椎穴,直到整个头颈后背乃至全身皆觉得温热时,再停歇,沐浴后注意保暖,好好睡上一觉;或者每日早、晚各用手掌搓大椎穴5分钟,使得穴位处觉得酸胀发热即可。
大椎穴还可以预防感冒。如果觉得感冒袭来,出现头晕、头痛、鼻塞、咽痒等前驱症状,可以用手掌搓热颈后的大椎穴或直接灸大椎穴,以皮肤发热发红为度,能帮助身体振奋阳气,抗御外邪。
2、灸合谷穴——温暖各关节
合谷穴即老百姓常说的“虎口”,位置在拇、食两指之间凹陷处。像天寒引起的关节炎、肩周炎等都可以通过灸合谷穴。
3、灸足三里——提高耐寒能力
该穴位于外膝盖眼下方三寸(四横指宽),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。属于阳明经穴,阳明是多气多血之经,对于经络气血的通畅关系重大。
如果能每天坚持灸此穴可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,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。
4、灸神阙穴——给全身供暖
神阙就是肚脐,温暖这个穴位可以鼓舞脾胃阳气,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、爱腹泻的人,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,可以经常灸神阙穴。
5、灸阳池穴——消除上肢怕冷
阳池穴位于腕背横纹中,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,是支配全身血液循环及荷尔蒙分泌的重要穴位。
刺激这一穴位,可迅速畅通血液循环,暖和身体,进而消除发冷。尤其冬天,应该多坚持灸灸。
6、灸涌泉穴——消除下肢怕冷
中医学认为,人体诸多经脉都汇集于足底,与全身各脏腑、组织、器官都有密切关系,涌泉被称为“接地气”的枢纽。
艾灸是中医学防病治病,养生延寿的一种简便易行而又切实有效的方法。用纯阳的艾草,在体表经穴或患病部位,借助药物温热刺激,通过经络传导,起到温通气血、扶正祛邪的作用。从而达到保健养生防病治病的目的。